各类单机,绅士游戏资源:https://www.acghuo.top/
大家好,我是3DM小鸟和刚,真诚地呼吁您关注并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
泥头车
2025-05-15
返回专栏首页
作者:泥头车
原创投稿
评论:
商城特卖
光与影:33号远征队
¥218
前往购买
明末:渊虚之羽
¥218
¥248
-12%
前往购买
NBA 2K25
¥99
¥298
-67%
前往购买
狂野星球复仇记
¥118
¥148
前往购买
怪物猎人:荒野
¥323.38
¥368
-12%
前往购买
你是谁?请支持百日战纪
“你好小红书,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“买一份百日战纪吧,真的超级好玩。”
“百日战纪简直无敌!”
请注意,现在眼前这位日本男士名叫小高,他正处于经济困境边缘,为了挽救局面,在中国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推广自己的新游戏《百日战纪:最终防卫学园》。从微博、B站到小红书,甚至在QQ群聊中都有他那毫不掩饰的销售身影,努力冲击销售业绩。
在一则询问游戏体验的帖子下方,留言是这样的——
“真是好玩,请大家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”
而在另一则讨论“云玩还是亲自体验”的帖子下,回复写道——
“自己亲身试试也不错,不会累,支持《百日战纪》!”
甚至在一则与“寻找同性CP”无关的帖子评论中,小高依然频频出现,留言写道——
“你好小红书,请大力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”
这种频繁的互动令网友们不禁猜测,他是否在不知疲倦地监控#百日战纪标签,以至于让负责运营的实习生难以喘息。果不其然,在凌晨一点多,小高本人出来澄清质疑——
“我并非实习生,请务必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”
自此,他的亲自回复便让那一连串的推销言论不再只是机械复制,而是赋予了一种独到的“电子签名”,这无形中也提高了收藏价值。
当有玩家表示,如果小高能提供这种“电子签名”,他们便会购买《百日战纪》,小高仅用四个字作为回应——
“电子签名”。
他在评论区简单留下这四字,字面意义上兑现了承诺,玩家也因此果断买下了《百日战纪》,又促成了一笔销售。
没错,我们这位金牌销售代表的小清新推广风格,除了那份真诚之外,再无花哨。可惜这种直白的方式门槛低,很快便被大量“模仿者”复制——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真假难辨的账号,如大高和刚、中高和刚、小矮和刚、小高和减、宫崎英高、小吉和刚、小高和钢等,纷纷冒出。
由于复制者众多,玩家社区中不仅时不时会出现账号“撞车”的情况,有时甚至能看到真实账号与模仿账号同台推广的奇景——
老高和刚_tookyogames:“你好,请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”
小高和刚_tookyogames:“您是谁?请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”
无论真假,都请大家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
如今,正是因为各路模仿者的“敬业”,进一步加剧了“支持《百日战纪》”这行当的内卷,而小高本人也开始升级调整自己的推广方式——他现已将销售转变为一种服务。
可以说,只要拥有一张《百日战纪》的购买凭证,您就可以“指使”这位昔日金牌制作人,让他在互联网上为您做任何事情——无论是点赞、评论、私信互关,还是替您庆生,似乎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……只要您支持《百日战纪》,其他皆可谈。
Bro差点被自己那“冒牌货”给忽悠了
与此同时,小高在微博等官方平台上也极力制造自己的存在感,前一日感谢Steam上鼎力支持的中国玩家,次日又号召大家在评论区写好评,再过几天还承诺若《百日战纪》大卖,就用收益在国内举办小高专场粉丝见面会,炫耀中国美食……
就连在《GTA6》官宣延迟之时,小高也不忘蹭热度——他调侃道:“各位民那桑,等GTA6的时候,不如先来体验一下《百日战纪》吧!”
很明显,小高已被逼至走投无路。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日本男士,如今彷佛被生活压得低头弯腰,再难见他当年的桀骜风采。
归根结底,这样的局面只因“一文钱压倒英雄汉”,小高和刚如今真的是走到了破产的边缘。
据小高亲口透露,这次新作《百日战纪-最终防卫学园-》是他孤注一掷的赌注,为此他联手了包括“好兄弟”打越钢太郎在内的十余位创作者,誓不成功便与破产共存。这种投入明显体现在游戏Demo的开场:连续播放了八段制作精良的过场动画,游戏内更宣称拥有二十多条路线及100个真材实料的结局……可以说,《百日战纪》是一部ADV界的“3A规格”大作。
可惜事与愿违,自游戏上线以来,其市场反馈只能用“平平淡淡”来形容。截至发稿,Switch实体版销量不足三万份,而Steam评论区虽有3552条留言,多数玩家给出了极高的好评(高达89%的特别好评),但与其制作规格相匹配的广泛传播效应却迟迟未能显现——事实上,直到小高开始在小红书上高频推销,“请支持百日战纪”这句话才逐渐火遍国内游戏圈。
直至5月11日,游戏发售半个多月后,这位高频营业的小高才终于在推特上发布了“胜利宣言”——宣称《百日战纪》“销售情况不错”,同时再次呼吁大家前往Steam页面写好评。
当然,这里所谓的“不错”,显然无法与当年“弹丸论破”全系列销量500万份的辉煌相提并论。实际上,根据当前销量推测,即便想追赶Steam上复刻版本的“弹丸论破”,也是个十分艰难的任务——小高昔日的巅峰,即使是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的Steam复刻版,评论就突破两万条,而如今《百日战纪》的成绩,充其量只能保证小高和他的伙伴们暂时避免“破产饿死”的命运。
那么,究竟是谁将这位昔日的天才逼到了如此境地?
答案充满讽刺意味——当年那些举足轻重的人,如今竟成了他走向绝境的“罪魁祸首”。简单来说,一切都是小高和刚自己咎由自取。
十三年前,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发售时,小高和刚作为剧作人的威望达到顶峰。凭借着“弹丸论破”系列将“超高校级俊男靓女”们强行塞入残酷杀戮游戏,使之成为高速推理的消耗品,他成功登上了ADV界制作人的宝座——即便到了如今,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新玩家因观看“弹丸论破三部曲”而惊叹于那十五年前的才华,从而成为每天只想“放飞小高”的死忠粉。
真是荒唐至极!
去年当小高和刚刚入驻微博时,评论区处处可见“放飞小高”的留言,虽为零星文字,却依稀映射出当年他那不可一世的人气——换句话说,若小高愿意,他完全可以靠源源不断的“弹丸论破”续作与衍生品过一辈子。
记仇的日本人
然而,如今的小高早已远离了当年的辉煌——曾经手握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的遥控权,如今反倒变得步履艰难。
这位曾经被誉为“神童仲永”的制作人,先是离开了掌控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的Spike Chunsoft,自立门户成立Too Kyo Games,随后在《世界末日俱乐部》《全员恶玉》《超侦探事件簿:雾雨迷宫》等作品中接连遭遇滑铁卢——离开了那种既能日常切换又颇具猎奇风格的游戏舒适区后,小高的新作不断徘徊于平庸与失败之间,昔日天才不幸沦为“糟糕作品制造者”,新公司的经营也因此一路下滑。
问题来了:小高为何毅然离开Spike Chunsoft,组建新公司?而“弹丸论破”系列为何停留在《新弹丸论破V3 大家的自相残杀新学期》之后久久没有新作?归根到底,他为何没能凭借“弹丸论破”系列守住一生?
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这一切源自于他与“生父”般的搭档小高和刚,彻底玩砸了“弹丸论破”系列。
请注意,以下内容涉及《弹丸论破》系列剧透
让我们时光倒流到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发售三年后的2015年12月2日,当时在“弹丸论破Project发表会”上,官方宣布即将推出全新TV动画系列,分为“绝望篇”和“未来篇”,完结后还将播出“希望篇”的特番——现场气氛热烈,粉丝们怎会想到,这部当时被寄予厚望的动画巨制,最终却成了崩塌大厦的导火索。
在讨论“弹丸三动画”之前,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“弹丸论破”系列赖以生存的核心谜团——“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”。
可以说,《弹丸论破》初代和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让一群超高校生突然陷入互相残杀、步步探索真相的绝望局面,而这一切的终极指向正是“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”。
因此,在前两部作品中,小高对于“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”的描述总是显得非常克制。
初代《弹丸论破》只揭示了这场灾难的“幕后黑手”江之岛盾子以及它带来的毁灭性影响,而续作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则展示了这场灾难的“起源”和“后续”,包括预备学科、未来机关以及绝望残党的对抗。
这种隐晦而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,就像剥洋葱一般,一边揭示出真相的轮廓,一边又留下了更多未解之谜——
例如,“绝望残党”的真实身份虽然被部分揭露,但他们的动机、堕落原因及未来结局依旧扑朔迷离;“绝望事件”的起因虽已明朗,但如何酿成全国性的浩劫,幕后黑手如何运作,预备学科两千多人为何集体自杀等疑问,仍笼罩在重重迷雾中。
正是这些留白,既保留了“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”的神秘感,也为未来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。换句话说,只要不搞垮这一核心设定,“弹丸论破”系列就有可能长存。
遗憾的是,现如今的局面正说明——制作团队已将这一关键设定彻底玩烂。
在动画《弹丸论破3 -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-》中,制作团队似乎陷入“不得不填坑”的困境,为了在24集内尽快解决无数未解之谜,他们触犯了剧本写作的忌讳——采用了机械降神的手法。
为了解释“全人类一夜绝望”的巨大悬念,剧组设定了一位拥有“超高校级动画师”能力的角色,他的特殊技能是能在动画中植入洗脑效果——没错,正如大家所猜,江之岛盾子利用这下三滥的手段,迫使那位动画师向全世界播放洗脑视频,令所有人陷入绝望。
正是这种江之岛盾子亲口宣称的“下三滥手段”:物理洗脑。
被洗脑的人中,自然也包括了前作中一路揭示自身身世、直面绝望的二代角色。之前玩家们一直在猜测,到底是什么变故能让这些坚强且拥有特殊才能的二代众人陷入绝望,如今答案已不需猜测——所有悬而未决的谜题,最终以一种极其平淡的方式宣告结束,其带来的感动远不及某些科普节目中那简简单单的故事。
小高,多年来你隐藏的终极真相,原来竟只是一款催眠APP。
当儿戏般的“终极谜题”出炉后,一种浓烈的滑稽感顿时席卷了整个“弹丸论破”系列。一个宏大且假装深奥的世界观,如此庸俗地被揭露后,所有曾经构筑的信仰都仿佛瞬间土崩瓦解。就这一点而言,《弹丸论破3 -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-》不仅终结了希望之峰学园的世界,也否定了小高与刚曾经的辉煌。
然而,对于“弹丸论破”系列以及小高和刚来说,绝望远未结束——如果说《弹丸论破3 -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-》终结了希望之峰学院的旧世界观,那么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则彻底颠覆了整个系列的基石。
注意,以下内容包含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的重大剧透。
简而言之,或许出于对持续创作“弹丸论破”世界观的不满,亦或是想搞出新花样,小高在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的结尾处打破了第四面墙,把所有“黑幕”的矛头直接指向屏幕前的观众——实际上,这部作品中的“V”代表的是罗马数字“5”。
换句话说,这便是“新·弹丸论破”世界观下的第53部作品。游戏中的所有角色不过是虚构产物,均是因观众对互怼杀戮的渴望而被创作出来——而真正“嗜血”的,正是屏幕前的各位玩家,才构成了这一系列最终的黑幕。
这自然对整个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冲击,可谓毁灭性打击。
回想当年,小高那次标新立异的操作给玩家带来的震撼,就像“宝可梦”系列中增田宣称“精灵球是奴隶项圈”(虽然他并未真这么说),以及“数码宝贝大冒险”中关弘美口中的“神圣计划是奴役的象征”(她的言论有其依据)一样。
当一个系列的主创亲口宣称自己作品“不道德”时,这个系列的生命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。玩家们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,走到制作人精心铺设的结局面前,换来的却是“你不道德”的无端批评——对游戏内的角色一切似乎水到渠成,但对那些始终支撑着系列走下去的粉丝来说,只能化作社交平台上的差评,将作品与创作者一并淹没。
接下来的局面,大家心知肚明。
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口碑褒贬不一,而小高离开Spike Chunsoft自立门户后,迟迟未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“舒适区”,数部作品的失利让他最终走上了今日“沿街兜售”、“以古法推销”般的道路。
讽刺的是,就在生死存亡关头,这部孤注一掷、赌上社运的《百日战纪:最终防卫学园》,又回归了昔日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的风格——您在游戏中随处可见致敬和借鉴的痕迹。
游戏伊始,九位拥有独特才能的高中生在一间封闭的教室内突然清醒过来,桌上整齐地排列着课本,而迎面走来的正是一位造型怪异、语调夸张的吉祥物“校长”(他有时还会从手中的礼花炮中喷射出黑白熊),而那位地雷妹造型的饴宫怠美率先开口:“这一定是一场死亡游戏。” 男二号则被塑造成一个性格异常沉重的“超高校级南桐”,整个游戏流程几乎复制了“早上集合、自由活动、晚上宿舍休息”的循环模式,这正是《弹丸论破》系列深深刻入玩家记忆的经典元素……
请注意,这位被称为M男的角色并非男二号,男二号的分量可比他重百倍甚至千倍。
当然,这些致敬与借鉴并非全然负面——事实上,经过深度吸收《弹丸论破》的成功经验,加上全力打造填充了二十余条支线和整整一百个结局后,《百日战纪:最终防卫学园》的整体质量还是相当出色的。
实际上,这部作品在Metacritic上获得了小高和刚所有作品中的最高评分,几乎能看到历代“弹丸论破”的所有闪光点……只是,不知为何“满好感度赠送角色内裤”的设定不见踪影了。
总体来看,游戏主线制作扎实,核心谜题的铺垫合情合理,情绪调动也很到位。由小高和刚执笔的一周目主线,以及二周目中“真相大白线”、“独裁政权线”,再到打越钢太郎负责的“SF线”和“推理线”,各条路线都充分展现出他们各自的创作风格与独特想法——无论是从绝望中透出的一线希望,还是多线叙事的巧妙设计,都让人印象深刻。
甚至在某条由小高和刚亲自操刀的线路中,还能看到类似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中那种“道德拷问”的设定。不过这一次,小高不再用强硬的手段逼迫玩家接受角色与创作者的双重“拷问”。
相反,他将“痛苦拷打”留给了游戏中的角色,通过多结局设定,将最终选择权交还给玩家。了解了自身行为的“非道德性”后,玩家可以自行决定是否“背叛”原先的阵营、弃暗投明,亦或是固守一条道路,而角色和整个《百日战纪》的世界也将依据玩家的选择,走向各自不同的结局。
事实上,小高和刚在构思《百日战纪》时就有一个理念:让“一百个结局都成为玩家心中的真结局”(当然,这更多只是一种理想)。
这既显示了小高和刚作为游戏制作人的一大进步,也可看作是他们对玩家做出的一种“妥协”——不论初衷如何,今日的《百日战纪》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内容上,都比以往多了几分稳重,少了几分桀骜。
可惜的是,即使吸取了《弹丸论破》的优良传统,《百日战纪》终究不是“弹丸论破”。正如游戏中雾藤希在强行移植“异血”后出现排异反应一样,硬套《弹丸论破》元素的《百日战纪》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自己的副作用。
诸如敷衍的大富翁式设计、因多周目体验而显得新鲜感不足的战棋玩法等问题,这里我们暂且不谈。但最明显的冲突来自“弹丸血脉”与本作之间的“排异效应”——也就是那“一百天、一百个结局”的推进方式。
正如受限于当下游戏工业水平,陶德哥哥的一千个星球难免多言夸张一样,小高和打越两位创作者的精力也是有限的。所谓一百个结局,不可能全部由他们亲自操刀;他们选择将主线之外的结局部分分派给内部外部的各路作家,再由擅长多线叙事的打越钢太郎进行统筹处理。
这种做法的结果便是,各条支线的水准参差不齐——例如“幸运之匣”路线就由那位曾被FGO玩家痛骂、为博人传观众所“通缉”的“天才作家”小太刀右京负责,其稀碎的文笔、不明所以的剧情和幼稚的叙事方式,任何统筹都难以弥补其缺陷。
更糟糕的是,由于“一百天一百结局”的硬性设定,许多支线不仅质量低劣,还夹杂着大量无意义的注水内容——不少支线的精华部分仅足以撑起二三十天的情节,而剩下的七八十天则只能依靠自由活动、廉价战棋与大富翁式玩法填充,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快消品,长久下来便让玩家感到厌倦。
这也就注定了《百日战纪》的多周目体验存在巨大波动——那些偏离主线的选择可能让玩家过早陷入仅用于“凑数”或做梗的支线,从而在反复无味的重复中渐失对游戏本身的热情。
归根结底,即便是小高、刚与打越钢太郎自己,也未必能完美驾驭那漫长的一百天设定。
在一周目的世界展开中,这一百天的情节还能较为自然地铺陈,但到了多周目阶段,两位主创甚至不得不使用“眼前一黑”、“不知不觉几天过去了”之类的桥段来凑数;紧张时刻还会出现“事已至此,先休息一下吧”或“总之先去食堂吃个饭”的奇怪过渡——其根本原因在于要延长每次“事件”期间的天数,避免事件结束后冷场。
这种刻意分割节奏的做法,令本作男主角形象颇为尴尬,他因遇到困难便睡大觉的搞笑设定,因而在玩家社区中获封“摆烂废物”、“昏睡症患者”、“最菜Loop系主角”等绰号——毕竟,从他的学生档案上便能看出他“热爱回笼觉、厌恶学习”的本质,这种塑造也算是名副其实。
尽管如此,总的来说,《百日战纪-最终防卫学园-》仍是一部相当出色的ADV作品。扎实的主线、稍显注水的支线、略微不协调的玩法、无数致敬与真诚的投入,共同构造出这部“韵味十足”的作品——至少,它实至名归地展示了小高和刚那份全力以赴的推广热情。
老实说,作为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的老粉,我在《百日战纪》发售前曾暗自希望这部作品“惨败”,以此让那些“不务正业”的小高付出代价—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“要是陨石砸爆了小高工作室,那颗陨石就值钱”。
然而,真正体验了这款游戏、感受到小高为生存拼尽全力的挣扎后,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转变——现在,我反而希望看到这位曾多次站在破产边缘、再次赌上社运的小高未来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佳作或烂作。
在此,给看到最后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福利
万语千言,归结为一句:
大家好,我虽然不是小高和刚,但请一定支持《百日战纪》!